7月13日至19日,我校“八桂红商 普传边疆”乡村振兴服务团来到东兴市,开展为期七天的“推普助力乡村振兴”志愿服务活动。
本次活动聚焦推普实情调查、推普技能+、典耀中华读书行动、推普+非遗文化等内容,将普通话推广融入乡村振兴实践中,让青年学子在推广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同时,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,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。

东兴市地处中国西南边陲,广西南部,与越南毗邻。汉族、壮族、京族、苗族等多民族聚居,白话、京语、客家话等方言为当地日常语言,服务团根据当地语言环境精心设计了此次活动形式。
在前往东兴市的动车上,服务团队员利用间歇短暂的10分钟时间开展推普“快闪”移动小讲堂,让车厢成为轻松的语言学习小课堂。

队员在高铁上进行“推普快闪”活动
在东兴市江平镇黄竹村的“青耘中国·夏耕梦想”公益直播助农现场,服务团队员将普通话推广小游戏巧妙融入直播互动环节。直播间里热火朝天,网友们不仅为农产品下单,还饶有兴趣地参与普通话学习。


队员们在助农直播中融入推普小游戏
服务团将推普小课堂带进了暑期“七彩课堂”。针对学前儿童、青少年学生,队员们通过视频演示、标准发音示范、趣味问答互动等,引导大家认识普通话、学习常用字词。鼓励孩子们用普通话大胆介绍自己,诵读经典诗歌,在朗朗书声中感受语言魅力。



队员们在七彩课堂中教授留守儿童普通话
青年是乡村发展的中坚力量,他们的语言习惯影响深远。服务团走进当地青年夜校开展共建活动,引入京族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,让青年朋友沉浸式体验非遗文化独特魅力,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使用国家通用语言的能力。



在青年夜校活动中结合非遗文化推广普通话
东兴市作为中越边境重要口岸,有不少中越通婚家庭,语言使用多样。服务团到中越通婚家庭进行实地走访,了解他们使用普通话的场景,收集、分析多语言文字使用习惯,为后续推广普通话提供参考。


队员们走访中越边境家庭进行语言使用情况调研
七天推普之行,服务团队员们在亲身体验中认识到,推广普通话不仅是一项语言工程,更是连接乡土文明与现代发展的关键纽带。他们真切体会到,拥有共同的语言文字是一个国家、一个民族加强团结、走向强盛的重要基础和强大动力。青年学子们应用脚步丈量边疆,用行动推广国家通用语言,为服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、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贡献自己的青春智慧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