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 月 15 日至 21 日,我校 “红创青年 智领产业” 乡村振兴服务团到梧州市苍梧县六堡镇,开展为期七天的 “特色产业帮扶” 主题实践活动。
六堡镇坐落于苍梧县北部,温润气候与富硒土壤孕育出的六堡茶,不仅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,更承载着千年制茶技艺与 “侨销茶” 远销海外的厚重历史。近年来,随着品牌影响力持续攀升,六堡镇迎来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。服务团紧扣 “特色产业振兴” 主线,深入茶园、茶企与农户家中,通过实地调研、技术指导、电商赋能、品牌策划与文化挖掘,为当地茶产业注入蓬勃的青春动能。

非遗技艺 “活” 起来:从茶园到工坊的传承接力
在大中村龙脊茶园,服务团成员跟着茶农学 “一芽三叶” 的采摘标准,指尖沾满草木清香,亲身体悟茶农的辛劳。走进传统茶坊,非遗传承人谢妮手把手传授杀青、揉捻、渥堆等六道核心工序。“这门手艺,得让更多人看见、让更多人懂得。” 一句朴素的话,道出了技艺传承的迫切。成员们全程参与制茶,汗水与茶香交融,这不仅是一次劳动教育,更是一场文化传承的接力。


品牌声音 “响” 起来:从墙绘到云端的立体推广
服务团成员发挥艺术设计专长,提炼六堡茶 “山、雾、茶、人” 核心元素,改造乡村公共空间。村道旁斑驳的墙面上,茶山云雾、采茶劳作的画面徐徐铺展,化作 “行走的茶名片”—— 村民驻足欣赏,游客拍照打卡,品牌声量从墙面悄然走进人心。
线下赋能之外,服务团深挖 “茶船古道” 历史,策划 “一杯六堡茶,千年出海路” 主题直播。以一杯陈年六堡茶为引,讲述其远销东南亚的传奇,吸引超千人次在线观看,网友留言感叹:“原来六堡茶有这么深厚的历史!”


销售渠道 “宽” 起来:从茶园到直播间的电商帮扶
7 月 18 日,一场公益助农直播火热开播。服务团成员化身 “带货主播”,不仅助力茶农实现销售额破千元,更接到马来西亚的跨境订单,让茶农笑逐颜开:“手机也能变成新农具!”
为推动六堡茶 “出海”,服务团协助茶企整理产品资质、对接跨境电商平台,计划依托 “西部陆海新通道”,将六堡茶销往 RCEP 成员国,续写 “侨销茶” 的新时代篇章。

长效帮扶 “实” 起来:从短期行动到持续陪伴
服务团用无人机航拍云雾万亩茶山,以 GoPro 记录茶农晾晒、翻茶的日常。这些影像被剪辑成乡村振兴宣传片,将六堡镇的生态之美、产业之实与人文之韵打包送出大山。“这些画面,能让更多人知道六堡镇的好,知道六堡茶的好。” 一位成员动情地说。
七天虽短,情谊绵长。临别时,服务团与村民、茶企签订 “长效帮扶备忘录”,约定 “明年再相见”:持续指导直播运营、设计季节性包装、对接高校资源优化制茶工艺。大家在心愿卡上写下:“不是走了就结束,明年夏天,我们带着新方案回来。”


此次实践,既是一次产业帮扶,更是一堂行走的 “大思政课”。青年学子用脚步丈量乡土,用智慧赋能产业,用真情服务人民,在非遗传承与乡村振兴的交汇点上,书写了新时代青年的担当。未来,服务团将持续深化校地合作,让青春之花在广袤乡村绚丽绽放,让六堡茶香飘向更远的未来。
